2017-11-06 08:51:00 王騰飛
大幅減少肥料用量、節省人工,還能實現小幅增產——如今,一種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新型農機的研發和運用,讓這一愿景輕松變為現實。
定量定點精準施肥,每畝節本省工近百元
這款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是一款側深施肥機,該機采用國內獨創的螺桿強制推肥結構,可以將肥料定量、定點、定時地深施到秧苗一側的泥土里,實現精準施肥,肥料不會隨水流失,可大幅減少肥料對水體的污染,而且該機可搭載在插秧機上實現施肥與插秧同步作業,節本省工效果非常明顯。
“精量深施肥后每畝可節本近百元,其中節約肥料成本53元左右,由于不用追肥,水稻全程只施一次肥,每畝可節省人工成本45元左右。拔出禾苗可以明顯看到,精量深施肥禾苗長得更高,莖葉更粗,抽穗更多,根系更發達。”測產專家說。
多地試驗測產驗證,“減肥增產”效果顯著
今年早稻種植期間,同樣條件的相鄰兩塊田,一塊使用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進行精量側深施肥,機插秧的同時將每畝35公斤復混肥一次性深施;另一塊按常規方法,在機插秧前每畝施復混肥50公斤,禾苗分蘗期每畝追施5公斤尿素。同樣的田間管理,兩塊田的早稻經過98天生長,國家統計組織調查隊進行了實地測產,結果是機械精量側深施肥的田塊畝產547.2公斤,比常規方法施肥的早稻,平均畝產高出141.7公斤。
湖南平江縣劉家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劉胖成今年在1000畝早稻上應用該機械,每畝少施了10公斤肥料,平均畝產460公斤,比常規種植的稻田每畝增產120斤左右。
有力助推化肥零增長,專家建議加大推廣力度
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彭建偉表示,從試驗效果看,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有減肥、增產、減少成本、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,是實現綠色增產的突破口。他建議,政府應加大推廣力度。對于這種能保證施肥效果還能實現增產、節省人工,以及從源頭大大減輕農業面源污染的機械,湖南省極為重視,已將之列入洞庭湖區農機化提升工程省級補貼目錄,每臺補貼7000元,如果按每畝化肥常規施用量33公斤計算,一年可減少化肥施用量約2000噸。
據了解,目前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已經在湖南、江西、黑龍江、湖北等多省進行了示范推廣,市場前景非常看好。